台灣整形外科菁英論壇
標題:
日本明治维新後出兵台灣事件之探讨
[打印本頁]
作者:
admin
時間:
2021-5-29 17:28
標題:
日本明治维新後出兵台灣事件之探讨
今朝,在台灣岛内,一小撮别有居心的亲日份子大举宣傳“日台一體”、“日本是台灣永恒的
朋侪”的谈吐,极力美化日本侵台的史实,给海峡两岸的和平同一大业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和停滞。
但是,當真钻研日本與台灣地域瓜葛史便不难發明,近代汗青上日本對台灣的一系列行為,皆是出
于其對外侵犯扩大的目标。這此中,产生于1874年的日本發兵台灣事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证。對付
此次發兵,日本當局事前举行了當真的摆设和筹备。虽然此次發兵延续時候不长,也并未引發大规
模的战役,但日本仍是从中获得了很多的长处,并為其1895年占据台灣缔造了前提。领會這段史实
,不单有助于咱们领會近代中日瓜葛,领會近代清當局對台统治政策的變革,也有助于咱们看清日
本侵犯台灣的汗青真脸孔。
日本明治维新後發兵台灣事務之探究
刘锋
1874年,方才走上明治维新之路的日本,施行了蓄谋已久的發兵台灣规划。此次發兵是近代日
本第一次向外洋派兵,虽然并未激發中日大战,延续時候也不长,但對中日两國的成长仍是發生了
必定的影响。
日本發兵台灣的布景
日本在明治维新早期,因為新政的推广冲破了封建社會原本的各类瓜葛,社會呈現了必定水平
的动荡和不安。為了转移海内公众视野,不乱社會秩序,日本當局内部呈現了對外侵犯扩充的主意
,请求推广大陸政策及南进政策的呼声也甚嚣尘上。正在日本思虑若何向外侵犯扩大之時,产生了
琉球贡船事務。1871年11月,3艘琉球贡船遇風飘至台灣四周,一艘八重山船飘至台灣南部一小岛,
46名海员遇救,除一人染疾身亡以外,其余45人都被平安送至台灣府城;一艘承平山船飘至高雄附
近藩地,海员逃离藩地,抵达台灣府城,厥後则顺遂返乡;另外一艘承平山船飘北瑶湾,遇礁颠覆,
船上69人,3人半途淹毙,66人幸存登岸,54人被高士佛、牡丹两社的藩民杀戮,所余的12报酬汉民
所救,後被送至府城,與先至的八重山海员一块儿被送往福州琉球馆,然後由福州搭船返回了琉球。
這起事務傳至日本海内以後,鹿儿县参事大山纲良、熊本镇台鹿儿岛分营营长桦山資纪、外務卿副
岛种臣等死力主意借機發兵台灣,日本當局遂于1872年封爵琉球王尚泰為“藩主”,逼迫琉球與其
創建宗藩瓜葛,這為未来以“保民”名义發兵台灣及并吞琉球埋下了伏笔。1872年9月,原美國驻厦
門领事李仙得在归國途中,路經日本。在美國驻日领事德朗的踊跃引薦之下,李仙得與副岛种臣进
行了會面,建议日本發兵台灣。因為李仙得认识中國國情,交际履历丰硕,且曾屡次深刻台灣山地
與藩民接触,對台灣的情景比力领會,是以,日本當局额外器重他的建议。
在有了發兵台灣的意向以後,日本為此举行了過细的筹备。起首,在交际来往中寻觅發兵台灣
的捏词。1873年,日本以换约及道贺同治帝亲政為名,派副岛种臣来華,换约觐见终了後,副岛派
外務大臣柳原前光到总理衙門举行摸索。柳原称“台灣蛮人戕害琉球人民,拟遣人向蛮人处诘责”
。总理衙門大臣毛昶熙、董恂答曰:“台灣二岛(台灣和琉球)俱我属土,属土之人相杀,判决在
于我,我恤琉人,自有处置,何预贵國是,而過烦問?”柳原問:“贵國恤琉人,而不惩台藩為什麼
?”毛、董答曰:“杀人者皆生藩,故且置之,‘化外’不便穷治。”還说“生藩之凶残未能礼服
,乃是我政教未逮而至。”从清當局官员的答词中,日本找到了侵台的话柄,即生藩之地地处“化
外”,属“政教未逮”之地,非中國國土,日本天然可以發兵。其次,派人對台灣举行了具體的侦
察。自1873年起,福岛礼介、水野遵、桦山資纪、成富清風、城岛谦藏、儿玉利國等人陸续进入台
湾,他们踊跃领會各地地形,测绘舆圖,刺探藩界环境和处所的军事安插,為今後日军的军事举措
打下了根本。
在筹备發兵台灣的同時,日本也觊觎着朝鲜,且征韩的呼声在日本海内更加飞腾,很多人认為
征服朝鲜比發兵台灣更加首要。但到了1873年末,日本海内的政局产生了變革。岩仓具视、大久保
利通、本户孝允等人自欧洲考查返来後,认為日本征服朝鲜的機會尚不可熟,果断否决征朝。以西
乡隆盛為代表的征韩急进派是以而告退下野。朝野之間對立剧烈,在野的抵挡气力接踵策动了“神
風连之乱”、“秋月之乱”、“获之乱”、“左贺之乱”。時势动荡不安,為了抚慰急进派,不乱
社會,日本當局决议發兵台灣。1874年頭,日當局订定經由過程《台灣藩地处罚要略》;接着,于太政
官内置都督府,录用西乡从道為“台灣藩地事物都督”,大藏卿大隈重信為“台灣藩地事物局主座
”,礼聘李仙得為该局二等官;在长崎设台灣事物支局,组织了战士3600多人的“台灣生藩探险队
”;雇佣美國現役水兵少校凯瑟尔為顾問,让美國退役工兵中尉華逊引导阵地工程的修建;派遣“
日进”、“盂长”、“有功”三艘军舰及“三邦”运输船,并租用英美汽船卖力运输军队及军械。
1874年4月9日,西乡从道率众由东京动身至长崎。就在此時,英、俄、意、西等國接踵對日本發兵
台灣提出了贰言,就连一贯支撑日本的美國也扭转了态度,请求美國人民及汽船不得介入這次举措
。在這类交际压力之下,日本當局决议中断發兵,但西乡从道不接奉命令,于4月17日率兵士300余
人乘“有功号”開航,4月30日抵厦門,在厦門停靠6天以後,與5月7日抵达台灣南部琅峤。
日军安营于琅峤社寮以後,一壁张贴安民通告,一壁派人接触小麻里頭子伊沙等平埔族酋长,
诱其归降。以後,日军起頭采纳军事举措,5月18日、19日,巡哨日军在保力、四重溪一带與藩民交
锋;22日,日军兵分两路,對石門举行先後夹攻,占据了石門3;6月2日始,日军兵分三路,别离从
石門、枫港、竹社對牡丹、高士佛等社举行大肆进攻;6月3日,日军攻入牡丹社。因為一些藩民逃
入内山,日军乃派兵防守石門内双溪口,在枫社及龟仔角社设置分营,并抓紧了對将琅峤的军事占
领。在相持20多天以後,日人雇佣统埔林9、猴洞陈阿三等人进入内山举行诱降,牡丹、高士佛、
尔乃等社頭子见情势已难抗拒,遂出山降服佩服。以後,日军在龟山等地修建营房,創建都督府,開设
病院,构筑桥梁,開地屯田,举行着长驻本地的筹备。
對付日本發兵台灣的筹备,颠末英、法、西等國的提醒以後清當局才加以注重。1874年5月8日
,闽浙总督李鹤年
燒傷藥膏
,接到了日本發兵台灣的照會;11日总理衙門照會日本,诘問日军侵台;14日,总
理衙門奏报朝廷,“请钦派闻望素著、认识详情之大员,率领汽船,前去台灣生藩一带,觀察情景
,妥筹打点”。清廷乃派沈葆桢率领汽船兵,“以巡阅為名”,前去觀察,并派遣福建布政使潘帮
同操持,後又改授沈葆桢為钦差打点台灣等处海防,兼理列國事件,全权卖力台灣海防。沈葆桢與
李鹤年等人相商,提出了联交际、储利器、储人材、台灣镇、道谈判,沈葆桢提出了對于日军的三
项办法,即理喻、布防和弛禁。6月22日,潘 等即與西乡隆盛會面,至25日止,两邊举行了屡次會
谈,但均未有成果。同時,沈葆桢注重增强台灣的海防和军力安插,在安平、澎湖诸岛构筑炮台;
在台厦之間铺设電线;从德國采办洋枪;以台灣镇总兵张其光、台灣道夏献纶率兵分驻南北两路,
令署镇曾元福组训南北乡團;奏请采办铁甲船、派遣部队增防台灣;以“扬武”、“飞云”、“安
澜”、“靖远”、“镇威”、“伏波”六艘兵舰常驻澎湖,“福星一号”驻防台北,“万年一号”
驻防厦門,“济南一号”驻防福州;“永保”、“琛航”、“風雅”三船充任运输舰,另派一船在
闽、沪之間测海、通动静;动工马尾船坞,赶造船只。别的,沈葆桢還派人卖力開山抚藩事情。
清廷调兵入台、增强台灣海防的举措引發了日本的警戒,日本增强了對華军事筹备,不竭增兵
台灣。一時候,中日两邊一触即發,情势十分严重。但就战役而言,两邊都有忌惮。在日本方面,
重要忌惮有:本國國力尚不富强,社會尚不安宁;在國际上,英、美等國否决日本發兵台灣;清廷
踊跃在台设防。在中國方面,忌惮有:正值國贫力衰,海防空虚,自忖無力克服日本;此外
紫錐花保鍵品
,,新疆
、越南等地的邊陲危機紧张,已花费了當局大量精神,當局無力他顾。在這类环境下,中日两邊都
但愿可以或许經由過程會商解决問题。7月中旬,日本派柳原前光出使中國举行會商,8月1日,又录用大久保
利通為全权大臣,委派其赴華會商。9月10日,大久保利通抵达北京。从9月14日至10月尾,中日双
方又举办了7次漫谈。前4次漫谈,两邊争辩的主如果台灣藩界归属問题及中國當局對台灣生藩杀戮
外國漂民事務的处置是不是安妥。10月18日,在第5次漫谈中,大久保提出“此時须着名目,方可以使本
國兵归去”,请求清當局抵偿其發兵用度;20日,在第6次的漫谈中,中方赞成“酌量抚恤”,请求
日本退军,由中國本身查究外國飘民在台罹难事務;23日,第7次漫谈因“抚恤”数量产生不同而未
果;25日,大久保與柳原别离递交照會给总理衙門,宣称要离華回國。這以後,因為英國公使威妥
玛出頭具名举行补救,中日两邊终究在10月31日签订了《北京專条》,其内容以下:
照得列國人民應有庇护不致受害的地方,應由列國自行想法顾全,如在何國有事,應由何國自行
查究。兹以台灣生藩曾将日本國属民等妄為侵犯,日本邦本意為该藩是問,遂遣兵往彼,向生藩等
诘問,今與中國议明退军善後法子,開刑三条于後:一、日本國這次所办,原為保民根据,起见,中
國不指觉得不是;二、上次所有遇害灾黎之家,中國定给抚恤银两,日本地点该处修道、建房等件,
中國愿留自用,先行议定筹补银两,别有议办之据;三、所有此事两國一切来往公牍,相互撤回刊出
,永為罢论,至于该处生藩,中國自宜想法妥為束缚,以期永保航客不克不及再受凶害。
還有《集會评单》划定中國先准给抚恤银10万两,日军于12月20日全行退出後,中國准给日本
在台修道、建房等用度银40万两。1874年12月23日,日军撤离台灣,至此,日本發兵台灣事務宣布
竣事。
在對1874年日本發兵台灣的布景、颠末及终局举行了阐發以後,我對這次事務有如下几点熟悉
:
一、清當局薄弱虚弱可欺、中國國力弱微是日本勇于向台灣發兵的重要缘由
19世纪上半叶,合法英、法、德、美等西方本钱主义國度敏捷成长强大的時辰,统治中國的清
王朝却日趋敗北,國库入不够出,國防气力亏弱,國力日呈颓势。1840年,英國挑起了雅片战役,
用坚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,紧接着,法、美、俄等列强也接踵涌来。為了保护其统治,陈旧迂腐的
清當局與西方侵犯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國的不服等公约,中國國土被强占,主权被踩踏。目击中
國被侵犯、被奴役的状态,日本一方面引觉得戒,走上了富國强兵的明治维新之路,另外一方面则积
极窥伺侵犯中國的機會,但愿能象西方列强同样,从中國身上掠夺巨额财产和长处。恰是基于對中
國國力及清王朝统治环境的领會,日本才勇于在方才走上维新門路、羽翼尚不饱满的环境下發兵台
湾,這举措自己也表現了其對中國的歧视。是以,可以认為,1874年日本勇于向中國發兵的重要原
因就在于中國的國力弱弱和清當局的薄弱虚弱可欺。
二、清當局對付日本的發兵举措缺少應有的警戒性
前面提到,1873年,柳原前光就曾以“台灣蛮人戕害琉球人民,拟遣人向蛮人处诘责”的话语
摸索清當局,虽然那時清代官员對峙藩地為中國國土、生藩杀戮琉球飘民事務應有中國本身举行处
理,但他们并未對柳原的话發生警戒,没有斟酌到日本真的會發兵台灣。對付桦山資纪、成富清風
等人在台灣的查询拜访勾當,台灣处所當局也未加注重。如1874年3月,城野遵等在琅峤一带测绘舆圖,
打狗關税務司英國人爱格尔将此环境通知台灣处所官员。台灣道竟称:“牡丹社系属藩界,彼自寻
事,在我势难止。”4月份,西乡从道率侵台兵士分開长崎,英國公使威妥玛文函扣問总理衙門,清
當局方得悉此事,但仍将信将疑。以後,法國翻译微里亚、西班牙青鸟使丁美霞、海關总税務司英國
人赫德接踵告之,清當局才起頭器重。别的,西乡从道率兵抵厦以後,在厦門逗留了6天,踊跃作侵
台之筹备,处所官员虽曾派人前往诘责,但终极并未穷究。日本發兵台灣是蓄谋已久的成果,為此
,日本举行了當真的筹备。若穷究起来,很多迹象都表露出日本發兵侵台的诡计,使人遗憾的是,
清當局并未對這些迹象發生警戒,在生理、交际、军事上都没有對日军侵台加以防备,這是十分不
應當的。
三、中日交涉中,清當局對峙了中國對台灣的所有权,同時也表露出了交际事情的不可熟
纵觀该事務始末,不难發明,在中日交涉、辩说中,清當局一向對峙台灣藩地為中國國土,這
是值得歌颂的,可是,清當局的交际事情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熟的地方,最凸起表示有:a、當局交际
职员没有交际远见、不领會國际公法,以至在與日人的扳谈中等闲為對方捉住痛处。如总理衙門大
臣毛昶熙、董恂在回答柳原時,将生藩之地称為“政教未逮”的“化外”之地,本想為清當局摆脱
责任,但却被日本捉住了话柄;b、在中日交涉中,缺少审時度势的能力,不敢暗示出倔强的立场。
实在那時的日本也不敢轻言战役,且欺善怕恶是日本的傳统习气,若是清當局不被其倔强的假面所
吓倒,也得當的采纳倔强的计谋,信赖该事務的成果不會如斯對中國晦气。
四、日本發兵台灣,促使了清當局增强海防扶植和扭转治台政策
恰是由于本身海防空虚、战舰陈腐,自知無力克服日本,清當局才會在會商中让步让步,以至
于签订《北京專条》。是以,在处置完该事務以後,从1874年11月到1875年5月,清當局内部举行了
一次關于海防問题的大會商,在用人、练兵、造船、坚器等方面提出了增强海防的办法。1875年5月
,清廷公布上谕,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,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,中國近代水兵的扶植从
此走上了正轨。别的,日本這次侵台,不但使得清當局提高了對日本的警戒,也使得清當局對台灣
的首要性有了进一步的熟悉,扭转了“台灣之患率有内生,鲜有外至”的印象,治台政策由内防為
主转為御外為主。沈葆桢和丁日昌接踵来台,施行了一系列的善後办法,如添设郡县、開山抚藩、
招垦弛禁、增强海防、整理营務、充分武备等,不单加强了台灣的海防历练,亦促成了台灣的開辟
,紧密亲密了台灣與大陸的接洽,對台灣的“外防内治”起到了踊跃的感化。
五、该事務加倍显示了清王朝的薄弱虚弱可欺,刺激了日本称霸亚洲及西方列强侵犯中國的野心
在《北京專条》中,日本的發兵举动被称為“保民义举”(這即是认可了日本對琉球的所有权
),中國要向日本偿银50万两。可以说,經由過程這次發兵,日本切身體验到了中國的薄弱虚弱可欺,這大
微晶瓷
,大鼓动了它向外扩大、称霸亚洲的野心。同時,中國這类受了欺侮還要倒贴钱的举动也表露了清政
府底气不足、不敢言战的逆境,使得西方列强加倍歧视中國,从而更肆無顾忌的加速了侵犯中國的
步调。
六、在筹备發兵和發兵的进程中,日本加深了對台灣的领會,為1895年的入侵打下了根本
如前所述,在發兵台灣以前,日本即派桦山資纪、水野遵等人赴台举行实地查询拜访。發兵台灣之
後,颠末在台的军事举措及糊口,日人對台灣的地舆、天气、港湾、物产、風尚情面等有了更深的
领會,同時,還堆集了很多與台民打交道的履历,這些领會和履历對其1895年的侵台举措有着不小
的帮忙。
歡迎光臨 台灣整形外科菁英論壇 (http://bbs.skin787.com.tw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3